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国际合作与交流暨港澳台工作动态
(2025年7-8月)
重要活动
孙红培出席2025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
7月11日,2025粤港澳高校联盟年会暨校长论坛在澳门大学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孙红培应邀出席大会,珠海校区教务部、科研办公室、港澳台事务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参加会议。
校长论坛上,孙红培围绕“融汇三地优势,探索人才培养新范式”议题发言,重点介绍了北师大在“优师计划”工作实践中取得的经验和成效,以及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提升“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质量的创新举措。
https://news.bnu.edu.cn//zx/zhxw/d16f33b8aeba40fea405b309c88a00be.htm
交流互访
英国卡迪夫大学副校长一行访问北京师范大学
7月2日,英国卡迪夫大学副校长Rudolf Allemann一行访问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韦蔚在珠海校区会见来宾。
韦蔚对卡迪夫大学代表团来访表示欢迎。韦蔚指出,学校高度重视与卡迪夫大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校在长期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互信基础,取得了丰硕的合作成果,这为双方开展更深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https://news.bnu.edu.cn//zx/zhxw/3384709a81ea49dea99e1a27557f34a8.htm
2025气候变化系统风险防范国际暑期学校顺利举办
由北京师范大学主办,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表过程与水土风沙灾害风险防控全国重点实验室、地理科学学部、文理学院和国际交流合作处共同承办的“2025气候变化系统风险防范国际暑期学校”于7月14—25日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顺利举办。
https://mp.weixin.qq.com/s/oNRDNnU_u84M9sI2Ops_hg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2025国际暑期学堂:以设计为桥,共筑跨文化创新之路
7月15日至24日,北京师范大学未来设计学院成功举办“2025国际暑期学堂——设计与创新领导力”。本次暑期学堂吸引了来自英国、加拿大、黑山、塞尔维亚、新加坡等10个国家的13名优秀在校大学生及研究生参与。
https://mp.weixin.qq.com/s/uPx3fThxtTDEqueshAjsvA
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设计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十周年标识
由北师大未来设计学院师生团队设计的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十周年标识正式发布。
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新加坡荣誉国务资政吴作栋共同奠基、共同揭幕,是中国政府在海外设立的重要文化机构。成立十年来,中心充分发挥人文交流纽带和桥梁作用,促进中新两国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https://mp.weixin.qq.com/s/vCRHbWxwupz1sy_KcDwIQg
会同书院学子赴新加坡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学项目
为推动学科交叉创新发展,激发学生跨学科思维与实践活力,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7月13日至21日,会同书院组织13名师生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研学项目。本次研学项目通过专题讲解、企业参访、城市考察等多种形式,完成了一场跨学科知识探索、多元文化体验的研学之旅。
https://mp.weixin.qq.com/s/mZMo_ZpgMkZRjU21eBWj0A
港澳青年学生骨干国家安全教育研习营圆满落幕——深化国家安全意识 共筑新时代同心圆
为深入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升港澳青年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7月19日至26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主办“国家安全教育课程交流与教学研讨——港澳青年学生骨干国家安全教育研习营”,来自澳门大学马万祺罗柏心书院、香港教育大学的十余名青年学生骨干与内地专家学者齐聚一堂,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分组研讨等形式,深入学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核心要义,扩展认识了各相关国家安全领域的丰富内涵,增强了国家安全意识和能力,研习营取得丰硕成效。
https://mp.weixin.qq.com/s/thXt4xR1q-gZLaVBP-0luQ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2025年度重大委托项目开题研讨会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召开
7月13日,2025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 加快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研究》开题研讨会在北师大珠海校区国际交流中心召开。该课题由北师大创新发展研究中心(珠海)主任关成华牵头承担。会议由中心执行主任涂勤主持。
https://news.bnu.edu.cn//zx/xzdt/df89762b96914e35921e84fdb8229c81.htm
文理学院外语系成功举办“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教育研讨”交流项目
6月25日至27日,由教育部内地与港澳高等学校师生交流计划立项的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教育大学“粤港澳大湾区语言教育研讨”交流项目在珠海校区顺利开展。该项目由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外语系举办,共邀请了17位香港教育大学汉语国际教育、英语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来访参与,文理学院18位硕士研究生、本科生共同参加。
https://mp.weixin.qq.com/s/ZqQK1ZDRVyJ0FY3faGIXgg
推动内地与香港教育交流,赋能教师专业成长——“赛马会探索科学”计划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成功举办
7月7日-10日,“赛马会探索科学”计划教师专业发展研修活动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成功举办。本次培训由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教师培训学院携手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共同组织实施,38名香港小学科学教师参加了为期4天的研修活动。培训旨在支持香港地区2025/26学年起推行小学科学课独立成科,提升香港小学科学教师的探究式教学水平,深化内地与香港在基础教育阶段科学教育领域的合作。
https://mp.weixin.qq.com/s/My4inysNdEwIqExWDT50ig
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粤港澳大湾区税务师创新财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
为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精神、服务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携手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广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三方共同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并创立“粤港澳大湾区税务师创新财税实践基地”。8月20日,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粤港澳大湾区税务师创新财税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王守军,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孙红培,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李旭红,广东省注册税务师协会会长王义平,全国金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赵锡军等领导出席了会议。
https://mp.weixin.qq.com/s/hh-e43FBVc9Jhn6pr6rvWA
学术交流与科研动态
2025年国际泛华统计协会(ICSA)中国会议在北师大珠海校区举行
6月28日至30日,2025年国际泛华统计协会(ICSA)中国会议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本次会议由ICSA主办,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和统计学院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英国、法国等全球各地的600余名统计学界知名学者、专家以及高校师生参加。会议开幕式由2025年ICSA中国会议联合主席朱力行主持。
会上,2020级应用统计专业博士生黄佳琦荣获 Junior Researcher Award(青年研究员奖)。该奖面向全球在读研究生及博士毕业三年内的青年学者,遴选优秀学术论文。今年共有七人获奖,除黄佳琦外,其余六位分别来自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清华大学。
https://news.bnu.edu.cn/zx/xzdt/f4187aa92b9d47c88954cbf09818ddc3.htm
https://mp.weixin.qq.com/s/Bi215ANS9tb2ekg-hA37TQ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组织师生赴南海南缘婆罗洲开展野外考察与学术交流
为积极践行"海洋强国"战略部署,深入推进南海资源安全与防灾减灾领域国际合作,7月17日至25日,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组织师生前往南海南缘婆罗洲,与沙巴大学自然科学系教师Khor Wei-Chung博士团队联合开展了为期9天的野外考察。此次跨海协作由周洋老师带队,胡浩然、蔡碧川两位同学全程参与。考察团队聚焦南海南部古地理重建、南海形成、地质灾害及油气资源潜力评估等关键课题,围绕南海资源安全与自然灾害防灾减灾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取样工作。
https://mp.weixin.qq.com/s/aH6MEMnEm75RqWyrgUj5aA
AI与未来网络研究院贾维嘉当选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院士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AI与未来网络研究院院长贾维嘉(Weijia Jia)当选为美国国家人工智能科学院(National Academ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 NAAI)院士(图1),证书于 2025 年 8 月正式颁发(图2)。
https://mp.weixin.qq.com/s/DZCUDW3B9o_GOV1JXGRbJw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心理系伍新春教授和陈红君博士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发表论文,揭示儿童“读心”能力如何通过认知与情感双路径促进故事理解
日常阅读中,许多儿童虽能流畅识别文字,却常常难以真正“走进”故事世界,理解人物的内心与复杂情感。这种表层流畅与深层理解的落差,引发了阅读研究领域对儿童“读心”能力的广泛关注。儿童如何穿透文本表层,理解角色或作者的意图与情感?背后的认知机制又是如何随年龄发展而变化的?
针对上述问题,文理学院心理系伍新春教授和陈红君博士课题组近日在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中国科学院心理学大类一区TOP)Child Development在线发表题为“How Does Mind Reading Affect Story Reading Across Elementary School? Navigating the Cognitive and Emotional Pathway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中国大陆小学阶段的纵向追踪数据,系统揭示了认知与情感两种高级心理理论在不同年级的差异性发展,并创新性地发现二者通过不同机制(认知路径vs情感路径)促进儿童故事理解能力的发展。
https://www.bnuzh.edu.cn/xshd/f09813da7952409187844a8f604946bd.htm
成果速递丨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地理系青年教师苟娇娇博士在PNAS发文揭示气候变暖与人类用水共同威胁我国河流连通性
文理学院地理系青年教师苟娇娇博士在我国河流连通性影响评估方面取得进展,相关成果于近日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当前气候变暖环境下,可持续的河流生态系统应当是在不损害河流系统健康以及其连通性、基本过程与功能的情况下,满足日益增长的人类用水需求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该项研究强调在未来不确定环境中持续关注我国水资源安全问题的紧迫需要,特别是在干旱地区,气候变暖和无节制取用水将日益威胁河流水文连通性。
https://www.bnuzh.edu.cn/xshd/fc433515b482420bbe0b241d3b70227c.htm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贾永光、王考进、张猛获中国发明协会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
文理学院化学系贾永光、王考进、张猛三位老师(朱晓夏教授团队)申报的《抗菌高分子材料的面两亲仿生制备技术》荣获中国发明协会2025年度“发明创业奖创新奖”二等奖。该获奖项目由贾永光老师牵头完成,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为第一完成单位。
https://www.bnuzh.edu.cn/xshd/9697eac4f6eb437b897f0b61dacc9c7e.htm
成果速递丨校区学子荣获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赛项特等奖
8月8日至12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指导,中国电子学会、清华大学和基金委信息科学部等共同举办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赛——BCI脑控机器人大赛”在北京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文理学院研究生团队获得“康复机械手脑机接口协作控制赛项”特等奖。
https://mp.weixin.qq.com/s/HGj6zFD4Me63ozeIki0gOw
成果速递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汪伟平副教授与合作者在Nature Sustainability发表多模式交通网络在极端洪水下的自适应韧性机制的研究成果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汪伟平副教授与合作者在国际顶级期刊 Nature Sustainability(自然·可持续性)发表题为“Adaptive capacity for multimodal transport network resilience to extreme flood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系统评估了城市多模式交通系统在极端洪水扰动下的自适应能力,提出了一套多模块仿真评估框架,并揭示了关键的交通韧性相变规律与自适应机制。研究成果为提升城市基础设施气候适应性与交通系统应急管理能力提供了理论支撑与技术路径。
https://news.bnu.edu.cn/zx/xzdt/5b8d93ebdae4454f97bc29e34ce11aee.htm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离子束实验室团队项目荣获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离子束实验室廖斌教授团队研发的“大面积超厚高强韧类金刚石碳膜的双脉冲制备关键技术及装备”在第50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上斩获金奖。
https://www.bnuzh.edu.cn/xshd/84b2a974a5384d9c88bc96e4cf5dc2d4.htm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心理系闵锐博士联合多国科研团队在心肺功能评估与生物特征识别方面取得研究进展
文理学院心理系闵锐博士联合多国科研团队在心肺功能评估与生物特征识别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成果以“Wearable photonic smart wristband for cardiorespiratory function assessment and biometric identification”为题,作为封面文章发表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期刊Opto-Electronic Advances(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22.4)2025年第5期,并获国际科技媒体广泛关注。
https://www.bnuzh.edu.cn/xshd/b64463687c374da9989dfcc94112bf64.htm
成果速递丨刘凯教授团队在Engineering Geology发布降雨引发的中国铁路地质灾害“即时预报”模型
7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刘凯教授团队在灾害领域顶尖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中科院一区TOP, IF=8.4)发表题为“Spatiotemporal warning of rainfall-induced railway geohazards in China”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创新性地结合了基于机器学习的月度动态易发性评价和基于ARI阈值的启发式决策树方法,成功研发并验证了中国首个全国尺度的铁路地质灾害时空动态预警模型。本成果具备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是工程地质与灾害预警领域的重要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Yd2bDbPy4uQGEh_bHRpoHg
成果速递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刘凯教授团队提出无样本、智能化、高精度地表水遥感制图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刘凯教授团队在遥感与地理信息领域国际权威期刊Geo-spatial Information Science(GSIS)发表了题为“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pixel-based and object-based multidimension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for automated surface water mapping”的最新研究成果,系统评估了多维层次聚类算法在自动化地表水遥感制图中的应用潜力,为地表水时空格局监测与资源管理提供了技术方法。
https://mp.weixin.qq.com/s/tbHEVeiJTkkUuloZRkCsfg
成果速递丨毛睿和吴吉东教授合作构建了中国大陆强-巨震情景数据集并评估其潜在影响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毛睿教授和吴吉东教授团队在期刊Engineering Geology发表了题为“Development and impact analysis of ground motion datasets for potential strong-to-great seismic scenarios in Chinese mainlan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基于有地震学或地质学证据支持的文献资料,筛选了50处地点作为潜在发震位置,并设置Mw 6.5、7.0、7.5和8.0四个发震震级代表不同的破坏程度。采用在近5年国内外地震事件地震动评估中表现良好的地震动预测方程(GMPE),构建了200个地震动数据(PGA、PGV)和地震烈度,并基于这些数据分析了县域城市、人口、建筑存量和新能源设施可能遭受的影响,为相关灾害研究和震害防御提供了基础数据和信息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_eWH8GoUrFlSYzBc_rSTng
成果速递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杨永胜老师基于公平导向建模揭示基础设施中断下社会负担差异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杨永胜课题组在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期刊(中科院一区Top,影响因子12)上发表了题为“An equity-focused model for exploring disparities in social burden due to infrastructure disruptions ”的研究论文。课题组提出了一种以公平为核心的评估模型,用于量化基础设施中断造成的社会负担差异,特别聚焦其对社会脆弱群体的影响,为构建以人为本的灾害管理与韧性基础设施体系提供了重要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3s4Fw-Hal98QPQpBM0gbUQ
成果速递丨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刘兰翠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刘兰翠教授合作完成的研究成果“Navigating energy transition solutions for climate targets with minerals constraint”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以研究论文形式在线发表,该论文入选Nature Climate Change期刊研究亮点(Research Highlight)。该文从全景分析的视角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兼顾减排、矿产资源安全与区域公平的能源低碳转型方案,为全球在资源约束下协同实现气候目标与矿产资源安全提供了科学依据。
https://mp.weixin.qq.com/s/JzWXgLUhRRYLtw8dKVntqA
成果速递丨北师大黄浩勇、许博衍团队Water Research:亚铁/过氧乙酸缓解海淡预处理中超细微塑料与有机物引发的协同膜污染
北京师范大学黄浩勇、许博衍团队在Water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Synergistic Fouling Mitigation of Co-contaminants of Ultrafine Microplastics and Organics in Seawater Pretreatment Using Ferrous Iron/Peracetic Acid”的研究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5.124227)。
https://mp.weixin.qq.com/s/M56qKacoYQUvoTsy83LLkQ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生物系董传福课题组联合德国马普生物学研究所发现调控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信息素生物合成的关键基因
文理学院生物系董传福课题组联合德国马普生物学研究所,在Pristionchus pacificus线虫信息素的生物合成研究方面取得新的研究进展。
https://mp.weixin.qq.com/s/dSR6JbYMhwHk-pA7YDNzbw
成果速递 | 文理学院心理系李东伟博士课题组在国际权威心理学期刊发表论文,揭示ADHD儿童感觉-运动整合缺陷的神经标记
8月4日,文理学院心理系李东伟特聘副研究员、心理学部宋艳教授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孙黎研究员团队在儿童心理学与精神病学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 of Child Psychology and Psychiatry(JCR发展心理学排名第3,IF 2024=7.0)在线发表了题为“Impaired Sensory-motor Integra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Deficit / Hyperactivity Disorder during Visual Search”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揭示其深层机制在于大脑感觉与运动系统的“跨模态时差”——视觉信息处理与动作准备的神经信号存在延迟,导致行为脱节,为ADHD儿童的临床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https://mp.weixin.qq.com/s/Yv-GQjBwP7bhx5wOQUFyRg
成果速递丨文理学院王评团队与合作者在量子传感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揭示固态自旋系统“高斯-非高斯”转变
文理学院物理系王评副研究员团队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刘刚钦研究员团队合作,以金刚石氮空位(NV)中心为量子探针,首次在近邻核自旋系统中实现了四阶关联函数的直接测量,并成功观测到自旋系统的“高斯-非高斯”动态转变。相关成果以“Gaussian-to-non-Gaussian transition of a quantum spin bath revealed by fourth-order correlation”为题,发表于物理学顶级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2025, 134, 253601)。
https://mp.weixin.qq.com/s/yfViwcK8QAGYsCy54k7xvA
科研进展 |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张朝教授团队研究发现小麦品种改良较水肥管理更具增产潜力与可持续性
7月30日,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张朝教授团队在Field Crops Research发表题为“Overcoming wheat yield stagnation in China depends more on cultivar improvements than water and fertilizer management”的论文,指出中国小麦品种改良较水肥管理更具增产潜力与可持续性。
https://mp.weixin.qq.com/s/HWwwHfgGm27A2Sfp278kxw
科研进展 | 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吴吉东教授团队发文揭示复合极端事件在电力和经济系统间的级联传导机制并提出能源安全韧性策略
7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吴吉东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Sustainable Cities and Society(中科院一区TOP期刊,IF=12.0)发表题为“Economic consequences of compound drought-heatwave induced power deficits: evidence from Sichuan's 2022 power crisi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以2022年四川省复合干旱-高温引发的电力中断事件为案例,系统评估了此类复合干旱-高温-电力中断事件对区域经济系统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揭示了在复合极端气候背景下电力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灾害级联传导机制与脆弱耦合关系,为未来提升气候韧性与能源安全能力提供了量化支撑与政策参考。
https://mp.weixin.qq.com/s/3Py2GuQv2NEQE5uUi6yXDg
国际学者学生
数智海丝 共迎未来:一带一路学院师生应邀参加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
7 月 22 日至 24 日,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在福建泉州举行,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师生一行 9 人应邀参会,通过学术研讨、学习研修、文化体验等多元形式,深度融入这场全球数字领域盛会。
https://brs.bnu.edu.cn/zdgz/05243d835d2d45bc9d994a02c61d15f0.htm
在历史与现实中感知中国式现代化——一带一路学院组织留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7月7日-9日,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组织来自16个国家的23名留学生赴湖北宜昌秭归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此次社会实践聚焦历史文化传承、重大工程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领域,通过实地探访与深度体验,让留学生们领略中国的深厚历史底蕴与蓬勃发展生机,开启一场兼具历史人文感悟和现代化建设震撼的探索之旅。
https://brs.bnu.edu.cn/zdgz/a1bb1060e62e47fd9e9e8e0bfe82833a.htm